親子營養共好食代。臺北醫學大學
活動策劃 | 健康促進|營養顧問

由擔任政府角色的健康促進單位同仁主動出擊,邀請家長及孩童一起進行三方的腦力激盪,利用設計思考的同理來想出最能符合該角色的辦法,並接著透過定義、發想、原型等步驟共創均衡飲食的提案,一同打造共好食代

Collection

訪談臺北市六組不同家庭的孩童飲食型態及親子間互動模式,藉由同理心地圖找出影響孩童飲食習慣的因子,我們發現:除了孩童本身的喜好外,家長的行為態度、家庭背景等也都會影響孩童的飲食習慣

Humanity

從不同年齡層、生活背景出發,藉由設計思考同理、定義不同生活環境的孩童們的痛點,有些孩子因為沒有份量的觀念,導致水果吃得特別多,或是家長烹調飲食的習慣也是一大影響因素,工作坊透過同理問題,針對問題想出可行的解決方案

Aim

有別以往單一面向的思考解決問題,本次更聽取家長的意見,融入孩童的想法,利用設計思考共創最適合該家庭且可執行、低成本、可複製性的飲食均衡方法

Nurture

透過不同年齡層的腦力激盪,如設計孩童們的獎懲制度,或將吃飯融合輪盤遊戲,轉到哪一類就先吃該種食物再用骰子決定吃幾口,抑或是爸爸與兒子一同設計可愛餐盤,把均衡飲食的概念融入孩童的生活中

Concept

利用設計思考「同理」「定義」「發想」「原型」「測試」加上我的餐盤六項口訣,藉由簡單的材料將想法具象化為可執行的方案。例如將餐盤中的食材拼成母親的樣子,增加進食趣味性,同時教育孩童均衡飲食的觀念,一舉數得

Execution

健康促進單位同仁可以藉由此次工作坊更懂得換位思考;家長與孩童學習如何調整日常飲食達成均衡飲食與「我的餐盤」的概念,親子之間可以更有創意、有趣的方式溝通,並凝念為可執行的方案

不同於一般的工作坊只有單一身分或是年齡層的人,本次由三種不同身分—家長、孩童以及健康促進單位同仁組成的工作坊,藉著對不同個案的互相討論、腦力激盪出均衡飲食的方案,且不侷限於想法的產出,而是更進一步地打造出方案的原型。工作坊中鼓勵不同身分別的角色在活動期間發表自己的想法,激盪出不同年齡間的火花,再將想法轉換為可執行的方案,並藉由設計思考搭起三者間溝通的橋樑,理解各方的想法,共創出充滿創意又可執行的解決方案,了解設計思考的真諦!

▒Credit

合作主辦|臺北市衛生局 Department of Health, Taipei City Government

承辦單位|臺北醫學大學 跨領域中心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i College

設計思考團隊|上上芊食尚顧問  Bonne Chance Consultant& Co.

講師|Charlotte Chen、Ellen Wu、Jill Hsu

營養團隊|Sharon Lu、Yoyo Wu、Winnie Liu、Isabel Liao